Preloader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分析(2022年度工程造价学术论文一等奖)

  • 2023-05-05 10:01:31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分析
(2022年度工程造价学术论文一等奖)
江西省江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杨想应
【摘要】本文围绕“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这一中心问题进行分析,对造价预算超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加强对造价预算编制、造价预算执行控制、造价预算分析控制三方面探讨了降低造价预算超出概率的可行控制措施,致力于促进企业优质均衡的发展,优化现有的造价预算控制模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控制措施
【引言】建筑工程有着设计专业多、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等特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资源,且建设程序也需要按计划分阶段进行。造价预算指在设计施工图阶段时,根据工程施工量及图纸将预算文件进行编制,对工程造价进行限定和预先测算。由于建筑工程需按阶段进行,造价预算也需要按照阶段进行多次计价。一旦在项目进行期间产生预算超支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既定的施工计划,还会降低项目的整体收益。因此,有必要对容易导致预算超出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对症下药”,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
一、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分析的意义
建筑工程在实际建设中耗费的资金、人力和物力都可以通过造价预算进行表示。加强对造价预算的控制,就是精准把控工程建设的整体流程,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有充足了解,合理控制建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从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式从源头上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有效避免工程造价预算超出现象的产生。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最为直接的作用在于使建设项目的效益最大化,避免由于资金的浪费降低整体项目收益。此外,在造价预算的过程中,工程建设存在的风险、细节化施工内容都是需要纳入造价预算过程的因素。例如,在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通常会敲定工程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为造价预算编制提供必要依据,确保施工能够按照既定计划顺利进行,在规定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简而言之,有效控制预算既能够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每一笔建设资金都能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又能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节约工程建设过程耗费的成本。
二、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
(一)造价预算编制图审不严谨
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开始前,做好对技术方案和施工图纸的研究是进行预算编制的关键[2]。技术方案内容和施工图纸是计算造价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二者内容的了解,造价人员能够对施工建设所需的物力和人力资源产生充分了解。倘若在造价预算编制过程中并未严谨地审核图纸,就容易忽略施工图纸上的细节,从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产生遗漏,导致最终得出的数据存在偏差。这一现象会导致应在预算中体现的成本却并未纳入其中,必然会导致遗漏环节成本超出预算成本,使预算超出的问题产生。例如在编制混凝土浇筑所需的成本时,倘若在编制过程中遗漏了后续养护所需的材料成本,并未将其编制在预算中,就会产生额外的施工成本,增加预算超出问题出现的概率。
(二)造价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除编制图审不严谨的问题外,执行力度不足是导致预算超出问题产生的另一主要原因。造成造价预算执行力度不足有两方面主要原因,第一是对易超支且常见的项目缺乏有效把控,例如在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上的费用。第二是缺乏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预警机制。由于执行造价预算的过程是动态的,不可控的客观因素容易对工程产生较大影响。例如签证、施工设计变更等,当项目发生一定变动时,成本往往也会随之增加。但当前多数建筑工程都并未建立有效预警机制,导致造价成本的异常和增长难以被及时发现,最终导致预算超出问题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
(三)缺乏完善的造价预算分析体系
在现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过程中,多数造价人员都会以财务的角度出发,着重在整体工程效益和利润预算方面进行重点分析。预算角度的固定往往会导致预算分析结果的覆盖面和有效范围单一,难以实现对全局的有效把控。进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倘若发生突发因素,往往会产生造价预算超出的问题。
三、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措施
(一)造价预算编制控制措施
首先,参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各个部门都应参与到施工图纸审核工作中。这一要求的优点在于各部门能基于自身工作角度发掘图纸中的细节,避免在图纸审核过程中出现遗漏现象,从根源处降低非必要成本支出,从而降低预算超出问题产生的概率。在该过程中,除预算部门外的其他部门同样应积极参与到审核工作中,在层层把关、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完善预算编制,将施工过程中所需投入的资金全面囊括在内。在完成施工图纸初步的审核工作后,应将施工图纸及造价预算编制交于工程师手中,由工程师以专业角度查缺补漏,在全员参与、全方位考察的过程中敲定最终预算编制,建立具有完整性的预算编制,减少执行环节非必要成本的产生,降低预算超出现象发生的概率。
其次,再次核对已完成的预算编制。通过对项目工程量的推算,依照定额取费标准对预算编制进行再次审查,确保施工工序合理、预计工程量准确,进而保障项目情况贴合预算编制情况。在复核工作中,一旦发现存在遗漏的资源消耗成本未纳入预算编制中,需要及时对预算编制进行更新,确保预算编制的包容性,再度降低预算超出现象出现的概率。
最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是一项工作内容庞杂且需要较高专业能力的工作[3]。预算人员应对国家最新的政策、预算制定方法有实时了解,精准把握当前市场材料价格和项目建设进度、信息,如此方能确保造价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企业及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原有预算人员的教育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结合时间进行练习与验证,确保预算编制人员能够将所学内容正确用于实际工作中。除加强对已有预算编制员工的培训外,企业也应引进造价预算的专业人才,将持有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由此从源头提高预算编制这一工作的准确性。
(二)造价预算执行控制措施
受不可控客观因素影响,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项目往往会面临设计变更和签证的问题。倘若上述情况产生,势必会影响既定的造价预算,增加超支现象产生的概率,导致造价成本与实际成本间无法匹配。从现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现状来看,机械设备和材料的费用是使实际成本与造价成本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对上述因素的控制是降低造价预算超出问题产生概率的有效手段。
从材料成本的角度出发,首先对人为因素加强管控。在项目开工建设的过程中,可依托动态监管对造价预算进行控制[1]。动态监管可减少施工过程中成本变动的幅度,是防止超支现象发生概率的有效手段。在材料采购环节,需要对资金的动向进行严密把控。针对材料款的申请,必须要留存材料清单、发票、付款凭证等票据,杜绝材料随意挪用和冒领现象的产生。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委派专人检查施工活动,通过有效管理减少返工和施工材料浪费等主要问题,减少非必要造价成本的增加。此外,企业还应提高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效率,将材料消耗量控制在合理区间,严格把控施工的工艺和工序,降低材料浪费现象发生的频率。例如在钢材料的使用中,采购人员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钢材的用量和规格,确保能够满足施工所需的前提下减少材料剩余。采购人员还应加强与钢构加工厂和处理厂的合作,对施工残余的废料集中进行二次加工,实现对材料的再次开发和利用,避免预算超出的现象产生。除人为因素外,企业也需要考虑有效控制非人为因素。例如材料的价格变动,一旦在预算完成后材料价格出现了大幅度变动,势必会引起预算超出问题的产生。采购部门应及时把握供应商的动态,对市场价格浮动有着精准了解,在定额预算工作中充分考虑当前市场行情,对定额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降低由于材料价格浮动带来的影响。
从机械设备费用控制的角度出发,倘若机械设备缺乏科学的管理,同样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诱发预算超出问题的产生。要加强对机械设备成本的控制,可通过三方面入手。首先针对施工过程中需要高频率使用的机械设备,可采取包月的方式进行成本结算。同时需要结合项目施工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机械设备。例如当工程楼层较低时,在保障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合理减少大型机械设备的投入,如此还可进一步缩减专业技术人员的成本支出,降低整体的造价成本,进而降低预算超出问题发生的概率[2]。其次,分批次安排机械设备进厂。在施工前期需要使用机械设备的环节较少,因此,在签订机械设备劳务合同时,可与签订方事先商议设备进厂的顺序,确立以设备实际工作时间为标准的报酬计算依据,由此合理减少机械设备投入的资金。最后,应为进场的设备安排详尽的工作时间凭证。在确立以实际工作时间作为劳务结算标准的租赁标准后,施工单位应按照设备的实际工作时间填写相应凭据,施工负责人需要对凭据进行签字以确认设备实际工作时间的准确性,确保对当前造价预算有清晰地把控。
除上述控制手段外,建立有效预警机制是降低预算超出问题产生概率的有效手段。预警机制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预算超出现象进行提前预见,为预算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的转变。在预警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成本增加程度,设置多维度的预警级别。在建筑工程项目应用预警机制时,一旦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间的偏差到达一定水准,预警机制就会自动发出提示。预算人员在收到提示后应根据成本差的数据和类型找出超支现象产生原因,并争取其余部门的全力配合,及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
(三)造价预算分析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方面,为降低预算超出出现的概率,应将预算分析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在完善的分析体系帮助下,对比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间的差异,明确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进行造价预算分析时,可分析为有利差与不利差,前者属于节约差,说明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不仅在预算范围内,还存有一定结余。后者则为超支差,说明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已经超出预算范围,出现了超预算问题。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除通过财务的角度出发,还需要从工程施工的细节出发。将常见且容易超支的费用进一步明确,如机械费、人工费、材料费,将上述预算费用与实际执行所花费用进行对比,为预算控制人员找出超支原因创造便利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指标,分清其对应的不同类别。例如在对造价预算人工差异分析的过程中,应着手于落实工人数量差别和雇佣成本差别的区分[3]。针对数量差别,天气影响、材料供应不足、施工场地的局限性等因素都是导致用人需求量提高或用人工时提高的原因。针对用人成本差别,可能是由于部分施工质量未达标出现了返工现象,导致少部分工人的单价有所上浮,进而导致预算超出现象的产生。预算控制人员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找出产生差异的根源,倘若主要原因在于内部,应找出为此负责的责任主体,共同制定针对性优化措施。倘若主要原因在于外部,则需要结合实际分析是由于市场原因导致还是行业特性导致,确定具体原因后再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由此降低预算超出问题产生的概率。
除建立完善的预算分析体系外,企业还应加强考核评价工作的建设。常规建筑工程中,考核制度往往在竣工环节建立,针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性评价。为进一步降低预算超出的概率,应对造价预算控制同样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4]。例如每个季度对造价预算人员进行考核,并结合考核结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规范机制。此外,考核评价结果应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建立浮动的工资制度。当预算控制工作能够按要求准确完成,造价预算人员能够获得更高的绩效奖励。除物质奖励外,企业也应重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例如颁发奖状和锦旗、在会议上进行公开表扬、评选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由此在双重激励下,培养员工尽职尽责、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进一步降低预算超出问题发生的概率。
结束语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旦预算超出问题发生,就会严重影响项目的进度和整体效益,不利于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造价预算的控制,解决现存的突出问题已然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任务。企业应用于面对并正确认知现行造价预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基于企业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由此降低造价预算超出现象的产生,为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