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loader

 

 

基于工程实例的营改增前后造价分析及其因子控制(一等奖)

  • 2019-06-18 15:07:29
基于工程实例的营改增前后造价分析及其因子控制
江西大信成新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涂少勇
 
 
【摘要】营改增改革是我国重要的税费改革制度,政府通过此次改革希望能够达到降低企业综合税负、提升市场经济活力、规范税收制度的根本目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免收企业营业税,仅征收企业增值税,同时避免重复纳税行为而允许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抵扣行为存在,切实降低了相关行业的企业税负。但是,与此同时发现不同纳税类别对于最终的减负效应存在一定的影响,进而需要对企业纳税行为进行进一步规划以满足企业最优的政策应用。本文基于此以工程实例分析的方式对营改增前后造价进行分析,并对其因子控制进行解读,希望能够为后续企业制定科学合规的税费策略提供必要帮助。
【关键词】建筑行业;营改增;造价分析;因子控制
一、引言
营改增是我国重要的税费改革制度,经历了五年多的试点建设与不断优化,在2017年10月30日正式面向全国全行业进行征收。此次税费改革大体分为了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为2012年1月到2013年8月,改革范围是针对部分试点城市的部分行业予以税费改革,首次涉及的城市仅为上海,而涉及的行业仅为交通运输及现代服务业,这一阶段的后期试点省份扩大到8个,行业维持不变。第二阶段为2013年8月到2016年5月,这一阶段进一步扩大了行业范围,将广播影视服务纳入到试点范围,2014年进一步纳入了铁路运输与邮政业。同时电信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第三阶段为2016年5月份以后,这一阶段营改增在全行业范围内进行实施,并在2017年10月后向全国推行。从这一进程来看,税费改革的严谨性以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能扰动是相对较大的,这也是营改增改革在经历了5年多时间才全面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的根本原因。然而,企业则更关心改革后的企业税负变化。为此,本文以具体工程为例分析其改革前后的实际变化,为进一步完善企业造价管理提供便利。
二、营改增前后造价影响
营改增改革后工程企业在造价控制方面更多的是通过税负控制以及税款规划来予以实现的,为了进一步分析改革前后的企业造价问题,本文选取2014年实际执行的工程实例虚拟为在2018年对同工程进行造价计算,对比二者之间的结果性差异,以此表征营改增前后对造价的影响。
营改增前工程造价:从报价体系来看,对比不同项目清单的工程造价报价情况有助于我们后续对相关影响指标的分析。从实际的工程造价来看,其大致分为四个方面,具体如下:一是在物料投入方面,2012年的工程主体为商住混合框架结构建筑一栋,其中1-4层为商用底商,呈矩形分布。5-32层为民居工程,其中1号,2号楼为标准南北通透住宅结构,3到4层为圈楼公寓结构,4-5层之间的过渡层建有空中花园。其物料投入总价为4116万元人民币,含运输、基础处理(搅拌等)等项目;二是在人工方面的投入,为保障工程的有效进行,企业自有工程队负责对建筑主体进行施工,其中人力成本为1832万元人民币,施工周期为一年,工程中的残土运输、电气施工、门窗(含物料)以及园区绿化为外包施工,其造价分别为243万元、546万元、319万元以及217万元人民币,累积人力成本支出为3157万元人民币;三是在税负方面,2012年的相关工程总投资额(企业营业收入)为7846万元人民币,其中纳税额为236万元人民币,与全工程造价相比占比约为3%。四是其他支出项目为337万元,主要用于不计入税费系统的其他类别开支,此部分开支一般情况下是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产生的非工程类项目,如管理人员的配备、行政管理支出等。
营改增后工程造价:将2012年的相关工程案例直接平移到2018年。利用现有营改增的税负体系对其造价的情况进行核算。在平移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物料成本还是人工成本均出现了显著的波动,而本文主要分析营改增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为了有效避免单位成本所带来的扰动,同时有需要考量营改增前后的真实税负变化与物料及人工的比值,本文采用比例代入的方式进行核算。其中按照2018年真实市场情况对工程量进行造价核算,其中物料成本为4339万元,人工成本为3992万元、其他成本为492万元,累积工程总造价(不含税)为8832万元,各自占比分别为49.18%、45.25%、5.57%。将这一比例代入到2012年的造价体系中,计算其实际的各项目支出情况,经计算物料投入约为3742万元、3444万元、424万元人民币。以此为依据,按照物料系统所有成本均能够开具专业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的方式进行计税分析,其应缴税款为329万元。通过上述的计算我们不难发现,在2018年,相同的工程案例需要付出更多的工程成本,尤其是人力资源成本的涨幅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采用工程外包的方式进行造价计算与实际支出均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的减免,故而此部分内容均需要在成本与利润的增值系统中计入到纳税额的。简而言之,营改增改革前后企业税负有一定的提升也正是来源于人力资源成本的提升。故而在后续的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对于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要格外加以注意。
营改增前后造价对比分析:从上文的前后对比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之间的显著差异是表现为物料与人力资源成本开销的差异上的。事实上在理论推导层面下上述二者的比例平衡是能够决定企业实际税负的。这从企业节约成本的角度为后续的造价管理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在对比看来,后续的造价因子以及控制至少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构建。一是重点考量物料成本的比重,其比重越高则税负越低,从这一角度而言需要尽可能采用机械替代人工,从而达到压缩人工成本的目的;二是对于营业额5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企业无法开具专业增值税发票,故而此部分税费抵扣属于无效状态,因此需要在合伙人选择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
三、造价因子分析及其控制策略
“营改增”后,工程税率虽然直线上升至11%,看似施工单位的税负剧增,但从实际的工程案例中不难发现施工单位税负是呈现出下降趋势的。经过专业的实例工程测算以及税负增减模型分析,发现材机(材料、机械)含税费用占比与营改增工程税负变化存在以下规律:
第一,当工程中材机费用占比为56.3%时达到工程造价平衡点,此时增值税税负与营业税模式完全相同,不发生税负增减变化。若低于此比例,则人工费占比升高,可抵扣进项税额较少,税负较营业税模式有所增加;
第二,当工程材机费用占比达到78.3%时,可抵扣进项税与销项税持平。若材机费用比例超出78.3%,则工程的进项税额将大于销项税额,工程进项税额抵扣不完全,出现税费的倒挂。
我们通过测算常见工程发现,材机费用占比一般在48%-71%之间,工程造价多为降低,工程本体费用变化幅度基本不超过±3%,未出现增值税的倒挂,符合上表模型分析结果,属于正常范畴。工程费用的幅度变化主要取决于材机费用在工程费用中的占比,工程中含税材机费用占比越高,可抵扣进项税额越大,则税负降低越明显。而人工费不抵扣增值税,因此人工费占比越高则工程造价降比越低,甚至造价升高。测算过程中对于具体的工程不区分材料供给方之间的差异,而实际造价管理中若工程中甲供材料占比较高,可抵扣进项税额较少,同样会出现税负降比较低甚至升高的情况。为此,对于供货商(含服务商)的选择是形成有效成本控制的核心关键。
四、总结
本文以营改增为基本背景,以具体的工程案例为数据基础,对建筑企业营改增前后的真是税负进行了对比,找到营改增对于企业工程造价的切实影响,并从人工-物料占比的角度分析其因子特征,并就其有效控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企业税务与工程造价规划管理提供必要基础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薛道尧.新时期背景下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02):152+154
[2]赵文超,郝海霞.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影响分析——以河北省大型建筑企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4):98-102.
[3]李荣鑫.“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财务影响及对策研究[D].沈阳大学,2018.